学习论坛 

首页 > 学习论坛 > 学习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多维视角

发布日期:2013-07-05    来源:摘自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彻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政治坚定源自理论清醒,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前提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而这需要从多维视角加以把握。 

    从思想实质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普遍性的原理,是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依据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主要标志。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运用是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上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建设上,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在生态文明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它既不同于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构想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更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

    从内容结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都是围绕着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探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都是围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展开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哲学思维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从总体布局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表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更加完善。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又有各自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规律。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只有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节约利用资源,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主要特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依赖性。其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体现于实践,检验于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十分注重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相信和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恢宏气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进和拓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和创新。其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所表现的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自觉彰显和坚定信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回答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理论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引领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主要表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富裕的美好福祉;要有符合国情的民族习俗、制度的特点、话语的特色,要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要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不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源流和民族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着时代精神,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的主题。其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构建和谐世界等。时代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不断丰富的有机整体。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定会使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定会使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从根本依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低迷的条件下仍然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从历史任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理想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绩,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先导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从形成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